价值投资者的春天正在到来
2011-3-22
现在是投资蓝筹股的最好机会,很多垄断行业的蓝筹股未来几年仍会有不错的增长,而且它们的股息率到4%左右,在利率水平处于3%的情况下,4%的股息率是一个硬指标。与香港市场比,很多银行股都是折价20%-30%,银行股的价格已经充分并过度反映了悲观预期,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。股票的波动非常复杂,短期看是一个投票器,长期看则是一个称重器,价格最终要回归价值中枢。向价值回归。市场正在发生变化,蓝筹股也迎来了价值回归的过程。看好交通运输、金融、家电、能源板块,因为这些板块估值偏低,而盈利的持续增长也较确定。
资金流入低估值的大中盘股
证券时报记者:已经谈论了一年多的市场风格转换,是否已经开始?蓝筹股行情还能走多远?
杨毅平:2010年A股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,去年11月份代表中小盘股票的中证500指数超越2007年10月份上证指数6000点的水平,而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却下降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的水平。不过,大股票和小股票两极分化到了一定程度后,一定会向相反的方向演变。现阶段,这种时机基本成熟了。很多蓝筹股的股息率到4%左右,在利率水平处于3%的情况下,4%的股息率是一个硬指标。而且,很多垄断行业的蓝筹股未来几年仍会有不错的增长,现在就是投资的最好机会。
另一方面,中小股票的情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。去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总体比较少,物以稀为贵,高估值有一定道理。今年,创业板公司数量大增,“十二五”规则也提出会修改发行制度,创业板公司将快速扩容,再加上大小非的减持压力,创业板股票的供需已经出现了变化。另外,很多创业板公司已经过了高速成长期,比较成熟,给它70、80倍的高估值,显然不合适。在香港,创业板公司的市盈率也就十几倍。
此外,应该考虑房地产限购的因素,过去,投资等同于买房。现在,即使你有钱,也并不能买房;其次,政府采取了营业税全额征收等很多措施,房地产交易成本很高,根据测算目前买卖一套房子,房价至少要涨30%以上才能保本,由于限购,购买力被扼杀了,投资房子获取暴利的机会基本不存在了。而社会财富增长仍然比较快,通胀预期强烈,投资保值增值的愿望比较强烈,目前股市中被低估的蓝筹股,为从房市中出来的资金提供了较好的投资品种。从趋势上来看,最近两个多月,A股市场表现最好的指数是代表蓝筹股的红利指数和上证50指数,表现最差的是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,这也说明资金在往低估值的大盘股和中盘股流入。
银行股已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
证券时报记者:银行股的估值非常低,是否已经充分反映了不利因素的影响?
杨毅平:我们可以从基本面和市场心理面来分析银行。从基本面看,银行是长周期的行业,是跟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相关的行业。假设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够持续到2017到2020年,长期持有银行股风险是很小的。以日本为例,在1960年投资银行股是正确的,因为经济未来有一个相当长的增长期,但是在1988年-1989年就会很郁闷,因为经济泡沫在逐渐破灭。从市场心理方面看,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,任何一个行业或个股都有正面或负面的因素,银行也自然会面临很多负面消息,包括地方融资平台等等,但是如果经济保持高速增长,这些负面因素都能被化解掉。如2004年,很多人对银行股持悲观预期,担心国家宏观调控前出现的天量放贷,但最后却没有预期那么悲观,因为不利因素被经济高速增长消化掉了。所以,如果我们确认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较高增长,投资银行股肯定会有不错的收益。另外,与香港市场比,很多银行股都是折价20%-30%,银行股的价格已经充分并过度反映了悲观预期,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。
房地产面临四个不利因素
证券时报记者:地产股您怎么看?会否考虑配置估值已较低的地产股?
杨毅平:我没有配置房地产股,因为对房地产未来的持续成长性看不清楚,但地产股的股价还是处于比较低的区域。我们投资一个标的,最主要是看它未来的赢利变化趋势。房地产主要受到四方面因素影响:一是房价,房价很高,大跌很难,房价对房地产是中性略偏负面的影响因素;二是地价,总体趋势来说地价肯定是上涨的,毕竟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,这也是一个不利因素;三是周转率,房地产需要高周转从而提高资金使用率,提高利润,未来周转率肯定会下来,这对房地产业是负面影响;四是利率,利率总体趋势应该会普遍上升的,利率上升将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,同时抑制需求,所以,房地产很难有超出投资者预期的表现。不过地产股的股价已经调整得比较充分,但与银行相比,我觉得银行股的价值更大。
两个因素强化股市的投机性
证券时报记者:对于目前市场炒作的重组如何看?您的投资理念是什么?
杨毅平:我不太喜欢博傻,而更愿意分析股票的内在价值。从个股来说没有绝对的好坏,即使是好股票,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价格,如果它合理的价格是30元,价格即在300元,它有价值吗?因此,任何一笔投资,都应该有对它内在价值的判断,最主要看它性价比是否足够好。如果一只股票应该值40元,但是给它400元的价格,肯定是不值得买,但是如果一只股票值7元,现在价格是5元,买回来肯定是划算的。
中国是新兴市场,波动比较大,喜欢炒作重组等题材。这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:一是投资者的构成。在A股市场,表面看有20%的机构投资者,但是散户仍然占主导地位,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机构为了赚钱,也倾向于散户化、短期化。海外市场就不一样,比如香港市场60%是机构投资者,投资行为要更为理性一些。比如A+H的股票按道理价格应该比较接近,但是差别却非常大,偏大盘的银行、钢铁、机械、水泥的A股相比H股,基本处于折价状态,折价幅度在30%左右,但是一些业绩比较差、盘子比较小的股票,A股相对H股却是溢价的,同样的股票,就是因为不同的市场,定价就不一样。二是与我们的制度设计也有很大关系,在A股市场,重组是最永恒的主题,也是获利最丰厚的地方。这与我们的发行和退市制度有关,在上市公司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,地方政府为了保住壳资源,不断的注入资产、重组等,一些公司在不上市的情况下,10倍市盈率都没人要,一上市,就变成80倍市盈率了。我是一个价值投资者。股票的波动非常复杂,短期看是一个投票器,长期看是一个称重器,我希望找到一个比较简单和有效的方法,就是找到一些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,在别人抛弃它、价格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时候买入,通过这种投资方式获取收益。
看好交运金融家电能源板块
证券时报记者:今年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您打算采取何种投资策略?
杨毅平:我只赚自己能赚的钱,或是只赚合适自己的钱。今年的行情更适合价值投资,因为今年以来市场发生了一定变化,蓝筹股也迎来了价值回归的过程。我看好交通运输、金融、家电、能源板块,因为这些板块估值低,未来持续增长确定。新兴产业方面,我觉得要关注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的行业,去年我提出了水泥和高铁。水泥在淘汰落后产能后,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,而且水泥对价格也很敏感。我在2009年8月开始进入高铁板块,当时判断这是一个发展趋势,中国铁路运输是一种最好的运输方式,同时中国也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高铁虽然最近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因素,但订单非常充足,我依然看好。
来源:证券时报网